鱼类腥味与生活环境有何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腥味的来源。鱼的腥味主要来源于鱼体中所含有的氧化三甲胺。这种化合物在鱼死后,由于鱼肉中蛋白质的代谢和腐败会很容易还原成三甲胺,而三甲胺与氧化三甲胺完全不一样,它是一种气体,易溶于水,不仅会使鱼失去鲜味,反而呈现腥味。淡水鱼(鲤鱼、草鱼、鲢鱼、鲫鱼等等)在鱼身的两侧中央位置,各有一条“腥线”,就像虾后背的“腥线”一个道理,是腥味的主要来源,还包括鱼的内脏和鱼鳃。另外鱼体脂肪中含有整酸,具有特殊的鱼油味,也呈现腥味。而且死鱼在其体内脂肪被氧化酸败时,也会产生腥臭味。在多种产生腥味的途径作用下,鱼肉可谓“在劫难逃”,不想腥都难。
其次,鱼类的生活环境也会影响其腥味。淡水鱼一般生长在池塘、河川、湖泊里,这些地方腐殖质较多,适合微生物繁殖生长。含有土腥味的细菌附着在硅藻、蓝藻等浮游生物以及一些水草上,淡水鱼通过食物链会摄入这些物质,随之进入肌肉、血液和组织细胞,从而产生了我们嗅到的土腥味。而大江、大河、水库等大水面的水体腐殖质、浮游生物明显少,生活在其中的鱼类土腥味也比较弱。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去除鱼类的腥味。例如,可以把河鱼剖肚洗净后,放在冷水中,再倒少量醋和胡椒粉,土腥味就能去除;或者用半两盐加入一盆五升左右的水中,把活鱼泡在盐水里一小时,盐水通过两鳃浸入血液,土腥味就会消失;即使是死鱼,在盐水里泡两小时也可去掉土腥味;一条500~1000克的鱼,用浓茶一杯兑成淡茶水,把鱼浸泡5~10分钟,腥味会消失。
总的来说,鱼类的腥味与其生活环境和死后蛋白质的代谢有关,同时也受到其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去除鱼类的腥味,使其变得更加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