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在秘鲁的历史
一、马铃薯在秘鲁的起源及种植历史
马铃薯在秘鲁的种植历史源于几千年前的安第斯山区,那里终年气候寒冷、平均温度15摄氏度,马铃薯也就渐渐成为了当年拉美地区,特别是山区居民的主要食物。在距今1000多年前的印加帝国时期,马铃薯已经成为拉美山地普遍种植的主要作物。直到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殖民者将这种作物带回欧洲,并被欧洲殖民者、探险家和商人们带到了世界各地(1)。
二、国际马铃薯中心的成立及其在秘鲁的作用
为了纪念马铃薯起源于此,1971年,国际马铃薯中心在秘鲁首都利马成立。国际马铃薯中心的奥斯卡·奥尔蒂斯博士表示,如今世界上有10亿多居民食用马铃薯,这种粮食作物在发展中国家已经得到广泛种植,因此马铃薯成为了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马铃薯本身容易成活的特点让它可以在较为寒冷、海拔较高的地区进行种植,并且能够在3、4个月内快速成熟。对于贫困地区的居民来说,这种粮食作物成为了解决他们温饱问题的最佳选择(1)。
三、秘鲁丰富的马铃薯品种及基因资源库
在国际马铃薯中心里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基因资源库,这里保存着4000多种马铃薯样本。每个试管外壁都贴有标签,上面标记着马铃薯品种、培养时间等信息。如果想查到更为详细的信息,还可以直接扫描上面的条形码。在终年恒定低温的控制下,这些幼苗要长大到充满试管的长度平均需要两年时间。两年后,这些长大的幼苗会被转移出基因资源库。在科研人员的细心筛选下,挑出其中的种子放入新试管中,重新开始又一轮培育。整个资源库就像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不间断培育着各个品种的马铃薯,保证每个品种都能完整、健康地保留下来(1)。
四、秘鲁本土马铃薯的多样性
秘鲁本土马铃薯有4000多个品种,主要产于安第斯山脉。它们有多种不同的尺寸、形状和颜色。此外还有180多种太苦而难以食用的野生马铃薯(2)。
五、马铃薯在秘鲁的种植环境及需求
马铃薯在秘鲁的种植需要选择疏松肥沃的土壤,通气排水不良的土壤种植不利于薯块的膨大,不仅产量低,而且薯形不整齐,表皮不光滑。在整个生育期中,马铃薯吸收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马铃薯用薯块繁殖,无霜期100天以上的地区可以春播秋收,无霜期200天左右并且夏季高温多雨的地区一般春、秋二季栽培(9)。
六、秘鲁与中国在马铃薯领域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秘鲁与中国的合作在马铃薯领域也取得了丰硕成果。197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了秘鲁国际马铃薯中心。虽然当时中国的马铃薯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基础工作做得很好,吸引了秘鲁方面的关注,自此拉开了两国在马铃薯领域的交往与合作。1985年,国际马铃薯中心正式决定在北京设立联络处,两国之间开展了各类形式的合作,主要合作体现在品质资源的引进和品种的选育等方面(1)。
总之,马铃薯在秘鲁的历史悠久且丰富多样。从古代印加帝国时期的主食,到现代国际马铃薯中心的研究与培育,马铃薯始终在秘鲁的土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在秘鲁依然可以找到3000多种不同的马铃薯品种,这正是秘鲁作为马铃薯故乡的独特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