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对视力的影响研究
鱼类在水中长期生活,使其眼睛形成了一套特殊的结构和调节方法。鱼眼通常位于头的两侧,大多没有眼睑,不能闭合。眼睛的晶状体呈圆球形,视觉调节靠晶状***置的前后移动,而不是改变晶状体的凸度,因此,鱼眼是极端近视的。鱼类的晶状体没有弹性,它们只能通过调节晶状体与视网膜的距离来观看远近不同的物体。这种调节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距离的结构叫镰状突。
鱼类的视力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在海水中,100米深的水下光照只有表面的7%,同时长波的红黄光被大量吸收。因此,一些鱼类的视锥细胞发生特化,变得对蓝紫光十分敏感。不过,在这一深度及以上的鱼类依然有对其他颜色的辨识能力,尤其是浅水鱼类。这也就是为什么各种鱼饵和鱼饲料会对颜色有要求的原因之一。随着水深加大,光线的强度也会迅速减小。到了1500米深的时候,光线就已经十分微弱了。这个时候,大部分鱼类的视锥细胞都会发生退化,而主管暗光视觉的视杆细胞大量增加,主要是为了保持在极暗的环境中对光线的敏感性。在水深2000-3000米及更深的深海中,鱼类的视觉多数已经退化,转而靠其他感觉器官来进行活动,例如侧线或生物电器官。
此外,鱼类的眼球结构和人类比较类似,但是区别在于晶状体为不同于人类的球形,同时眼球外鼓,造成鱼类是先天的近视眼。但是,牺牲视距换来的是极大的视野。鱼类的视野基本上可以覆盖身体周围360度的区域,做到全方位无死角。这也是为什么在水中可以看到鱼群快速游动,而在陆地上却看不到如此快速的动物群体运动。
对于色彩的感觉,鱼类与人类也有不同的趋向。人类对红、黄色较敏感,但鱼却对水色、绿色较敏感。这是因为水层吸收大部分光线,仅让水色透过。在空气中,见到红色便感觉红色,但在厚层的水中,就变成近于黑色了。钓鱼所用的毛钩就是针对鱼的视力不发达,会把毛钩误认为水中的昆虫而设计的钓法。如果鱼类的视力比人类强,用毛钩这样的骗术就不会灵了。
综上所述,鱼类的视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进化程度、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等。虽然鱼类的视力不如人类,但是它们具有特殊的视觉系统和调节方法,以适应在水中的生活。此外,鱼类的视野非常宽阔,可以覆盖身体周围360度的区域。这些特性使得鱼类在水生环境中具有独特的生存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