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马克原理在训练中的应用?
1. 基本概念
普雷马克原理是一种心理学原理,最早由心理学家D·Premack于1959年提出。这一原理主要是用来帮助教师选择最有效的强化物,它的核心思想是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例如,当孩子不愿意做作业时,可以用他们喜欢的游戏作为完成作业的强化物,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完成作业的频率。
2. 应用实例
在教学中,普雷马克原理有很多实际的应用。例如,一位老师在教授视唱练耳课程时,让学生们想要弹奏一首流行歌曲的前提是他们必须准确地弹奏一小节。这样,通过使用学生们喜欢的活动(弹奏流行歌曲)作为强化物,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注意事项
在应用普雷马克原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必须是先有行为,后有强化,这种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其次,必须使孩子在主观上认识到强化与他的学习行为之间的依随关系,避免出现错误的强化行为。再次,必须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去强化相对不喜欢的活动,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最后,不能过度使用强化物,否则可能使强化物失去原有的效力。
4. 对特殊儿童的应用
普雷马克原理不仅可以用于正常儿童的教育,也可以用于特殊儿童的训练。例如,对于自闭症儿童,在训练他们的专注力时,可以通过设定完成任务后的奖励(如玩剪纸)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5. 心理学依据
普雷马克原理的心理学依据主要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即通过强化某种行为来增加这种行为发生的概率。但是,过度依赖强化物可能会导致孩子形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养成孩子的自觉主动性。
综上所述,普雷马克原理在训练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育者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特别是在面对特殊儿童时,通过恰当使用普雷马克原理,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小缺点,更好地成长。